close

html模版“蔬菜書記”的強村夢 ????東方聖城網訊(通訊員 李文巖)這裡每天車水馬龍,轟隆隆的馬達聲不絕於耳;這裡每年種植千畝甘藍,綠色無公害蔬菜遠銷海外。到過金鄉縣霄雲鎮石莊村的人都會由衷感嘆:“這裡的百姓真有朝氣”,到過石莊村參觀考察的專傢和領導都一致認為:“這是現代農業發展迅速的新農村”。石莊村的村民說的最多、誇得最多的是他們的好村官孫海芝。

????把黨的宗旨落實到為民造福的具體行動之中,將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在為民造福的過程之中,他堅守夢想,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抱定蔬菜致富的強村之路,常年忙碌於田間地頭……他就是金鄉縣霄雲鎮石莊村黨支部書記孫海芝。21年來,他用一腔熱血、無私奉獻的情懷,書寫著無悔的人生之路,用行動詮釋著一個村書記的“蔬菜強村夢”。

????創辦蔬菜合作社

????石莊村一直有種蔬菜的傳統,其中尤以甘藍為盛,大田雜菜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這也讓從小生活在這裡的孫海芝與甘藍結下瞭不解之緣。2008年,甘藍價格猛跌至每斤0.2元,到瞭收獲的季節幾百畝的蔬菜豐收卻沒有客商收購,讓石莊村的菜農焦急萬分。時任村委會委員的孫海芝一個人把5000斤甘藍拉到東北,很快銷售一空,一下就將市場打開瞭。善於思考的他意識到農村這種各自為營,相互競爭的銷售模式,不利於長久發展,最終損害的還是農戶的利益。“如果能將所有的種植戶聯合起來,組成團體組織,打造自己的品牌優勢。這樣農戶賣菜有保障,客商收菜也有保障。”孫海芝說。

????2009年,孫海芝主動聯絡希望通過種菜致富的村民註冊成立瞭金鄉縣大棚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當時的初衷就是讓村裡的農戶的蔬菜能夠賣個好價錢,將霄雲鎮蔬菜品牌打出去。”孫海芝說。合作社成立後,孫海芝通過外出學習考察,瞭解市場信息,成功引進效益好的螺絲椒、青菜等蔬菜的種植,這些蔬菜每畝能夠收入1萬元左右,在霄雲鎮得到大力推廣。“孫海芝在新品種引進和蔬菜銷售上為我們做瞭很多事,是我們鎮上名副其實的黨員致富帶頭人。”霄雲鎮農技站周站長由衷地說。

????贏得菜農和市場信任

????隨著市場的發展,霄雲鎮蔬菜合作社廚房油煙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給孫海芝的合作社運營帶來瞭巨大挑戰。但他始終堅持誠信經營,不發不義之財,堅持做到質量合格,價格合理。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守誠信,講良心,作為一名村幹部寧可虧自己,不能虧百姓。”

????2012年,甘藍每斤收購價在20多天內,從0.36元上漲到1.4元,隻要將貨囤上兩三天就可以獲得不少利潤。但合作社當時給福建客商老夏代收甘藍,當天的貨當天發,而且讓工人晚上加班裝貨,價格上沒有多加一分錢,隻收取代收費。這事傳開後,好多客商都來孫海芝蔬菜合作社裝貨。“為人實在,負責任,貨的質量有保證”正在清點蔬菜的菏澤客商王宗慶提起孫海芝贊不絕口。

????在合作社沒有辦起來前,當地菜農賣菜心裡沒底,聽說哪裡來客商,就把菜拉倒哪裡,攆著客商賣。蔬菜多時,合作社和客商就壓價,有時車裝滿瞭就不要瞭,等上大半天還賣不出去,菜爛到傢裡也是常有的事。“海芝這裡客商多,隻要種的蔬菜質量過關,就不愁賣不出去,我的蔬菜一直在這裡賣。”石莊村種瞭30多年蔬菜的孫新明說。

????做百姓擁護的“當傢人”

????經過多年艱辛創業,合作社逐步走上正軌,菜農、社員的腰包也慢慢鼓起來。但孫海芝沒有就此滿足,共產黨員的強烈責任感讓他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帶動村裡貧困戶也能富起來,讓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吃上新鮮蔬菜,如何讓全村老少爺們都過上好日子。

????自2015年始,為充分發揮村兩委與合作社的合力作用,孫海芝召集黨員商議采用黨員+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由黨支部牽頭,把黨員、社員和貧困戶組織起來,依托特色、優勢產業,破解脫貧難題,通過黨員結對幫扶的形式對全村貧困戶實施精準幫扶,由合作社免費提供貧困戶甘藍菜籽、肥料、農藥以及技術管理,通過統一收購、銷售等形式,解決貧困戶的後顧之憂。

????2016年11月9日,霄雲敬老院忽然熱鬧起來,院長楊四香招呼工作人員從一輛廂式貨車上卸下500多斤新鮮甘藍、辣椒和菠菜。“近幾年孫海芝為敬老院老人送菜有多少次異味處理我們已經記不清瞭。他惦記著院裡的老人們,逢年過節從沒拉過。”楊四香說。油煙處理機價格



油煙分離

6F779E96C297B58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km0hpypi 的頭像
    bkm0hpypi

    四年八個月的

    bkm0hpyp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